问鼎娱乐app官网版,问鼎娱乐app官网版,2024年山西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以美丽山西建设为统领,全面改善生态环境质量。
2.作为山西省“一泓清水入黄河”生态保护工程之一,侯马市政通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水质改善项目于2024年7月1日正式竣工,确保浍河水质稳定达标排放。
3.2024年,山西省94个国考断面全部达到Ⅳ类及以上水质,优良水体比例达93.6%,连续两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。
4.为此,山西省将继续深入打好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保卫战,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问鼎娱乐官网下载,。
5.同时,山西省将加大生态保护监督管理力度,加强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监管,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。
2024年,山西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以美丽山西建设为统领,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,全方位、全地域、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,协同推进降碳、减污、扩绿、增长,圆满完成年度各项约束性指标,三晋大地蓝天白云成了常态,绿水青山随处可见,表里山河更加多姿多彩。
作为汾河的第三大支流,浍河在侯马境内与汾河南北相望,是侯马的“母亲河”。作为山西省“一泓清水入黄河”生态保护工程之一,侯马市政通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水质改善(一期工程)项目担负着确保浍河水质稳定达标排放的重任,这一项目于2024年7月1日正式竣工,通过人工格栅—沉沙塘—复合潜流湿地—水生态修复系统,将政通污水处理厂的尾水进一步净化,确保进入浍河的尾水水质稳定达标。1月25日,临汾市生态环境局侯马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该项目目前运行正常,正发挥着对“一泓清水入黄河”生态保护工程的积极作用。
让汾河“一泓清水入黄河”是习寄予山西省的殷切期盼,也关系着保护和改善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,关系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。省委、省政府把工程治理作为保障“一泓清水入黄河”的关键之举,继续深入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,从流域系统性和生态整体性出发,深入实施“一泓清水入黄河”生态保护工程和黄河干流流经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。
山西省“一泓清水入黄河”生态保护工程统筹治污、调水、清淤、增湿、绿岸一体实施,以骨干工程为抓手,对汾河干流及主要支流河道、岸线进行系统治理,推动实现“水量丰起来、水质好起来、风光美起来”的目标,285个子工程已全部开工,完工率达61.1%。黄河干流流经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以山西省沿黄4市19县以及16条主要入黄支流为重点,协同推进“净河、减污、治路、洁产问鼎娱乐官网下载,、扩绿”五大攻坚行动,一体推进问题排查整治和工程治理。
省生态环境厅最新数据显示,2024年,黄河干流(山西段)水质连续三年稳定达到Ⅱ类;汾河入黄断面水质首次达到Ⅲ类优良。
“以前的锦绣湖又脏又臭,一到夏天,味道十分难闻。现在,湖水干净清澈,完全变了个模样,饭后大家都喜欢来这里散步。”1月初,晋城市泽州县金村镇霍秀村村民段裕晋对记者说。
锦绣湖是霍秀村在上世纪末建设的景观蓄水湖,建成后因常年无人管护,加之农村生活污水不断汇入,逐渐发黑发臭,垃圾漂浮,变成了农村黑臭水体,这里也成了村民们都捂着鼻子绕道走的“臭水坑”。经过一系列治理,如今的锦绣湖又恢复了生机,芦苇、菖蒲、荷花等水生植物不断净化水质,生态浮岛的增氧曝气设施提高湖水溶解氧含量,水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和生物多样性提升,形成了具有生命力的循环生态环境。霍秀村的村民们纷纷期盼着春暖花开时,锦绣湖的美丽景象。
去年以来,山西省坚持以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,精准治污、科学治污、依法治污,协同推进降碳、减污、扩绿、增长,持续深入打好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保卫战,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。
在水污染治理方面,山西省规范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,深入推进入河排污口“查、测、溯、治”,组织开展省级核查和市级交叉检查,持续推进国考、省考断面水质改善。部署开展工业园区水污染问题排查整治专项行动,推动工业园区废水治理提档升级。持续开展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,累计完成设区城市89条、县级城市6条、县城12条黑臭水体治理。推动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,晋城、运城、吕梁3市试点工作加快推进。2024年,山西省94个国考断面全部达到Ⅳ类及以上水质,优良水体比例达93.6%,连续两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。朔州市桑干河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。
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,制定出台山西省落实《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》实施方案问鼎娱乐官网下载,,统筹推进产业结构、能源结构、交通结构优化调整和污染管控措施实施。基本完成焦化、水泥、在产长流程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,全面推动煤电行业污染深度治理,有序推进中部城市群和上党革命老区清洁取暖改造。聚焦重点区域,制定实施汾河谷地污染治理措施、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提升攻坚措施,扎实开展重点工业园区环境污染综合治理。建立汾河谷地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机制,推动统一治理标准、统一监测预警、统一执法监管。2024年,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.31,同比下降3.8%,实现七年连降;优良天数比例为74.2%,同比增加2.9个百分点;PM2.5平均浓度降至36微克/立方米,较2023年再降1微克;PM10平均浓度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。
在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方面,强化土壤污染源头管控,持续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,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,2024年全省受污染耕地100%采取安全利用措施,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。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,全省新增完成179个农村黑臭水体治理,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年度目标任务。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和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及成果集成应用,完成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。制定实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,推进黄河流域“清废行动”,开展“无废城市”建设。
2024年,山西省精准科学施策,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。健全生态环境法规标准体系,出台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条例,发布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15项地方标准。积极推进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乡镇站、工业园区站和交通站建设,启动重要入河排污口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。持续深化环评审批制度改革,精准提供业务办理“直通车式”服务,不断拓展重点行业“一本式”环评报告编制范围。
同时,山西省不断加大生态保护监督管理力度,持续加强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监管,人为干扰数量和面积实现“双下降”,重要生态空间得到有效保护,全省生态质量指数达57.14,同比提升0.19。有序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调查、监测和评估,全省典型生态系统、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得到全面保护,30余种植物17种鸟类在山西省有了新分布、新记录,华北豹种群数量位居全国首位,昔日濒危的省鸟褐马鸡成为遍布三晋的吉祥鸟,青头潜鸭、玉带海雕等珍稀鸟类频现公众视野。扎实开展“利剑斩污”行动,健全完善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“一键启动”机制。积极推动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,实现交易量2372.49万吨。持续深化“碳普惠”公众参与机制试点建设,获评“美丽中国,我是行动者”十佳案例。
如今的三晋大地,天蓝水绿,美景如画,百姓乐享自然之美、生命之美、生活之美。今年,山西省生态环境部门将继续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,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,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标志性战役,全力推进“一泓清水入黄河”生态保护工程,扎实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,加快推动生态环境实现根本好转,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山西做出贡献。